帕洛马尔

帕洛马尔的假期

帕洛马尔在海滨

阅读海浪

不能说他在观察,因为观察需要相应的性格、相应的心情、相应的外界条件。

袒露的乳房

不宽容的传统的沉重压力,使人无法适当地理解最清晰的意图,帕洛马尔先生痛苦地得出这个结论。

太阳之剑

帕洛马尔先生的自我沉浸在这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世界里。这里各种力相互作用,各种矢量相互组合,一束束线条相互连接、相互交叉或形成折射。但是,他的体内有块地方,形似一个疙疙瘩瘩的凝块,那里的一切事物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这就是感觉,你感觉处在也可能实际不处在这个似乎存在又不可能存在但事实上是存在的世界上。

帕洛马尔先生想到他不存在时的世界,那个他出生前就已存在的漫长的世界和那个他死后更加黑暗的世界;他尽力想象眼睛——任何眼睛——出现之前的世界和明天由于灾难或腐蚀作用可能变成没有光亮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发生着(发生了或将要发生)什么呢?太阳发出一束光线照射在平静的海面上,在哗哗作响的海水声中闪闪发光,突然,物质变得能够接受光线了,分化成具有生命的组织,再一跃而变成一只眼睛,许多眼睛,不停地变化出眼睛……

帕洛马尔先生在花园里

乌龟之爱
乌鸫啭鸣
无垠的草坪

宇宙是规则的、有序的,或是混乱的、盲目的;宇宙可能是有限的,但是不可数的,它没有一定的边界,自身又包括了许多别的宇宙;宇宙是各种天体、星云和尘埃的集,是各种力的场,各种场的交,各种集合的集合。

帕洛马尔观看天象

黄昏的月亮

月亮在黄昏时最不引人注意,然而这却是月亮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时刻,因为这时它自身的存在尚成问题。

浮云纷飞,由灰暗变成乳白、透明;背景的天空变暗了,夜幕降临,星光闪烁,月亮也变成一块光亮的又大又圆的镜子。谁能在它现在的形象中看出它几小时前的模样呢?现在它像一潭闪闪发光的清水,向四周散发出一圈银白色的寒光,为夜间行走的人们照亮道路。

眼睛与行星

视力无能为力时,想象力应该给予帮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想象力应该是自然的,由目光直接诱发的。

观察星辰

帕洛马尔在城市里

帕洛马尔在阳台上

从阳台上
壁虎的肚子
椋鸟入侵

帕洛马尔购物

一公斤半鹅油
奶酪博物馆
大理石与血

帕洛马尔在动物园

长颈鹿奔跑

为什么他对长颈鹿如此感兴趣呢。也许是因为他周围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协调,他常常希望在这不协调的世界上找到某些和谐的图案,找到某种不变的常数;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头脑就像这样杂乱无章,仿佛脑海里各种思绪互不相干,越来越难以找到一种能使自己的思想处于和谐状态的模式。

白化症猩猩

帕洛马尔先生觉得他完全理解白猩猩,理解它在这个万物都转瞬即逝的世界上需要抱住一件物品,以平抑这种孤独的处境给它带来的不安。

“白雪”与轮胎的关系呢,是一种所有关系,表现出某种情感并具有某种象征性。这种关系可为它开拓一条小径,使它像人类那样寻找摆脱生活中苦恼的出路,例如把自己也视为物,把世界变成符号的集合并在各种符号中认识自己。在漫长而黑暗的生物进化之夜中,人类文明的第一束曙光就是这样出现的。

也许,如果白猩猩在思想上吧自己等同于这个轮胎,便可能走到沉默不语的尽头,发现语言的源泉,并在它的各种想法与那些决定它的生活方式、却未曾用语言表达然而是显而易见的各种事件之剑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有鳞目

人类之外尚有许多世界。这里每个玻璃笼子都是一种世界的缩影,一种也许根本没有存在过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一个几立方米的空间,靠人工的方法维持着那里的温度与湿度。这就是说,这里每件远古动物的样品都是靠着人工的方法维持着生命,仿佛它们是我们头脑虚构的动物,是我们想象的产物,是我们语言的构造,是一篇荒谬的推断,企图证实只有我们这个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帕洛马尔的沉默

帕洛马尔的旅行

沙庭

帕洛马尔先生看到了什么呢?它看到了族群数目庞大的那些时代的人类。人类就像这块平整沙庭中的沙,沙庭就像世界。沙庭是由无数颗粒覆盖地球表面的沙粒组成的,人类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他看到地球不停地、无动于衷地转动,毫不关心人类的命运,看到人类在艰难地、不屈不挠地进行吸收与同化……看到人类的沙粒把规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聚集排列成直线的或曲线的图案,犹如钉齿耙在沙庭上耙出的那些图案。把人类比喻成沙庭上的沙,把世界比喻成其中的岩石,这里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和谐:非人类的和谐与人类的和谐。非人类的和谐只有各种力的平衡,似乎没有任何意图,而人类的和谐则追求几何形状或音韵格律的合理性,虽说这种合理性永远也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是,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和谐之间总能察觉出另一种和谐……

蛇与人头骨

一块石头、一个人像、一个符号、一个词汇,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它们,那么它们就是一块石头、一个人像、一个符号或一个词汇。我们可以尽力地按照它们本来的面貌说明它们,描述它们,除此之外就不应该有其他作为;如果在它们的本来面貌后面还隐藏着另一种面貌,那我们不一定要知道它。拒绝理解这些石头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也许是尊重石头的秘密的最好表示;企图猜出它们的秘密就是狂妄自大,是对那个真实的但现已失传的含义的背叛。

帕洛马尔先生知道,人决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需要,要解释,要翻译,要把一种语言解释成另一种语言,要把具体的图像翻译成抽象的词语,要把抽象的符号变成实际的经验,反复织就一张类比推理网络。人不可能不思考,因此也不可能不进行解释。

一只不配对的布鞋

世界上任何统一体的分解过程都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它的后果却被大量的也许是无穷无尽的新的对称、组合与配对所掩盖而迟迟不能被人发现。

帕洛马尔与人交往

论缄口不语

如何评价他没有讲出自己的想法,这倒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普遍沉默的时代,随波逐流缄口不语,当然是错误的;但现在是大家讲话过多的时代,讲话正确并不重要(因为你的话反正会消失在众人话语的海洋之中),重要的是讲话时要讲清前因后果,使你讲的事情身价百倍。既然一席话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决定着其中每句话的价值,那么人们当今能够做出的唯一选择就是要么口若悬河讲个不停,要么缄默不语绝不开口。如果选择口若悬河,帕洛马尔先生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并非按直线展开,而是曲折反复或呈波浪式展开,时而自我否定,时而自我修正,根本谈不上正确性;如果选择缄默不语,应该说掌握沉默的艺术比掌握讲话的艺术要困难得多。

沉默确实可以被看成是讲话,不过这种讲话拒绝使用其他人使用的语言,这种沉默式讲话的语义在于讲话中的停顿,亦即这句与那句之间那些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沉默可以省略某些话语,或者说可以保留某些话语,以便在更为合适的场合讲出来。

谈同年轻人生气

在这个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年轻人看不惯老年人,相互不能容忍已经达到极点的时代,老年人的一切活动便是为了收集证据,准备有朝一日数落这些年轻人,而年轻人则窥测时机,要证明老年人愚昧无知。

他在心里想道:“困难在于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一条无法填平的鸿沟。在我们这辈人与他们那辈人之间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破坏了经验的连续性,使我们失去了共同的参照物。”

继而他又想道:“不对,困难在于我要谴责他们,批评他们,鼓励他们或者劝诫他们时,我总是想,年轻时我若受到这种谴责、批评、鼓励或劝诫,我也不愿意听。时代变了,人的行为、语言、习俗都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我年轻时的思想与现在的年轻人的思想差别并不大,因此,我无权对他们讲话。”

帕洛马尔先生长时间徘徊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最后才得出结论:“这两种立场之间不存在矛盾。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连续性被瓦解是由于生活经验无法传递,是由于不可能使年轻人避免我们已经犯过的错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来自他们的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他们才周期性地重复同一生活方式,犹如动物的种属不断继承与传递它们那生物学上的本能一样。我们与年轻人之间的真正差别,是时代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我们的历史留给他们的遗产。我们该对这份遗产负责,即使留下这份遗产并非出自我们的本愿。因此,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教导他们的。他们生活之中类似我们生活经验的地方,我们无法施加影响;对于生活之中打着我们的烙印的地方,我们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

模式之模式

他宁可是自己的信念保留着没有具体形状的流体状态,使之成为指导自己日常行为但未明确表述的准则,遇到具体事情再给它赋形:采取行动还是等待观望,接受还是拒绝,讲话还是沉默。

帕洛马尔的默思

世界观察世界

无穷无尽的、哑口无言的事物之中,一种召唤、一种表示或一个眼色出现了,某种事物脱颖而出,要意味着什么……意味什么呢?意味它自己。一种事物被其他事物盯着而感到满意时,说明它意味着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说明它周围的事物都意味着它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

这种情况并非经常发生,但迟早会发生,只需等待这样一个时刻:世界既要观察又要被别人观察的时刻,恰恰这时帕洛马尔先生从二者之间穿过。或者说,帕洛马尔先生根本无需等待,因为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人们最意料不到的时刻。

如同镜子的宇宙

帕洛马尔先生却不具备这些天赋,他满怀遗憾地想道:“只有与世界协调一致的人,才能得到这些天赋。因此,他们不仅能够和各种人建立和睦的关系,而且能够与各种事物、各个地方、各种环境、各种机遇,同宇宙中的星移斗转、分子中的原子组合,都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众多事件加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宇宙,它绝不会使这些命运的宠儿鸿运逆转,因为他们善于在各种组织、排列与后果之间的缝隙中经营,甚至能够避开陨石雨的伤害,同时却享受那一闪即逝的光辉。谁是宇宙之友,宇宙就与他为友。”

你开始观察别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你自己。

现在他的想法是:“我们不能抛开我们自己去认识我们身外的任何事物。宇宙是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仅仅是我们在自己心里早已了解的东西。”

如何学会做死者

如果说从前他好像期待过世界给予他什么,世界也好像期待过从他那里得到什么,那么现在他已经记不清他们相互都期待过什么(好事或坏事),也记不清为什么他由于这种期待曾经长期烦躁不安。

总而言之,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件事就是不应该把死与不存在混为一谈:不存在的状态占据了生以前的漫长岁月,而且与死之后的漫长岁月想对应。生之前我们属于无穷无尽的可能性那个范畴,有可能发生或有可能不发生。而死之后呢,我们则属于不可能的那个范畴,包括过去不可能和将来不可能(这时我们完全属于不可能那个范围,对过去我们已不可能施加影响,对将来则不容我们施加影响)。

死人的目光多少乞怜的味道。

帕洛马尔并不低估活着对死后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只能针对过去而言,即活着可以改变自己的过去,不能针对将来而言,因为将来总是风险很大的,而且好运可能不长。(除非我们对自己的过去感到完全满意,但这种情况实在过于无趣,不值得费心探讨。)一个人的一生是各种事件的集合,其中的最后一件事可能改变整个集合的意义。这倒不是因为它比以前的事件都重要,而是因为各种事件组合成一个人的一生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内部结构,并非按时间顺序排列。例如,一个成年人读一本他认为很重要的书,感慨地说道:“我怎么以前就没读过这本书呢?”又说:“真遗憾,年轻时没读过这本书!”喏,这两句话都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第二句话没有多大意思。因为他读过这本书以后他的生活变成了读过这本书的人的生活,读过这本书的事件早晚并不重要,而读这本书以前的生活现在也具有了新的形式——读这本书所赋予它的新形式。

要学习死亡,最困难的是:把自己的一生看成是一个封闭的集合,它完全属于过去,既不能再给它添补什么,也不能改变它的整体结构。当然,那些继续活下去的人可以根据他们生活中的变化,改变他们的生活结构乃至改变死人的生活结构,使生活具备新的形式或者是与从前有所区别的形式,例如把一个因违反法纪受到惩处的人看成是真正的造反者,把患有精神病或谵妄症的人捧为诗人或先知。生活中的变化对活人来说确实重要,但死者却很难从中谋求好处。每个人都是由他的一生及其度过此生的方式构成的,谁也无法否定这点。一辈子受苦的人,就是由痛苦构成的;如果硬要否定他的痛苦,那么他就不再是他自己了。

要想死后部分地生存下去,当然可以依靠某些特殊方法。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种是生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把自己身上叫做遗传性的那部分财富传给后代;另一种是历史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储存器与人类的语言把一个人积累的或多或少的经验传给继续活下去的人。如果我们把人类看成是一个人、把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更迭看成是一个人一生的不同时期,那么这两种方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方式。当然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问题推迟,把一个人的死亡推迟到全人类的灭绝。尽管全人类灭绝这一天尚未到来,但终究会到来的。

帕洛马尔已经从思索自己的死亡转向考虑人类最后的幸存者或者叫做人类的后继者、继承者的灭绝:来自其他星球的探险家在荒芜而凄凉的地球上着陆,解译金字塔石刻上和电子计算机穿好孔的纸带上保存下来的遗迹,于是人类的智慧又复活了,并在宇宙中传播。传播呀,传播,当他的物质基础渐渐耗尽,变成一股热能,或者它的原子凝结成一种不能活动的结构时,人类的智慧在宇宙空间中消失的时刻就到来了。

帕洛马尔心想:“如果时间也有尽头,那么时间也可以一个瞬间一个瞬间地加以描述,而每一个瞬间被描述时都会无限膨胀,变得漫无边际。”他决定开始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个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恰恰在这个时刻,他死了。

Categories: 文学
Date: 2019-04-24
Lastmod: 2019-04-24
License: BY-NC-ND 4.0